(来学网)患者,男,29岁。辽宁人。高热3天持续不退就诊。查体:体温39℃,伴皮肤瘀点,肝、脾肿大,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检查见到58%的异常细胞,细胞形状畸形非常明显,细胞核畸形有明显的折叠切迹,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呈双层胞浆,内胞浆含有多量粗大的嗜苯胺蓝颗粒。POX、SB及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阳性,碱性磷酸酶积分15分,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弱阳性,不被NaF抑制。
  1. 该患者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
    (来学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来学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
    (来学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
    (来学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
    (来学网)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2. 该患者最重要和最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是
    A.
    (来学网)感染
    B.
    (来学网)进行性贫血
    C.
    (来学网)并发DIC
    D.
    (来学网)进行性肝脾肿大
    E.
    (来学网)骨转移
  3. 治疗该并发症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来学网)用羟基脲迅速降低白细胞
    B.
    (来学网)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尽早应用肝素
    C.
    (来学网)碱化尿液,别嘌呤醇口服
    D.
    (来学网)鞘内注射MTX,Ara-C
    E.
    (来学网)加大化疗剂量或放疗
正确答案:
(1)D
(2)C
(3)B
答案解析:
(1)题眼“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酯酶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不被NaF抑制”,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细胞形状、细胞核畸形;多量粗大的嗜苯胺蓝颗粒。
粒细胞特点: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酯酶(氯乙酸AS-D萘酚酯酶)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不被NaF抑制。(2)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胞浆颗粒中富含类似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是导致患者易伴发DIC及严重出血的原因。(3)治疗DIC的方法是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尽早应用肝素。
专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