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如图1-7-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来学网)=19.1N/mm,f=1.71N/mm)。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当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1.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首层中柱E的柱底截面产生的轴压力标准值依次为2800kN、500kN和60kN。试问,在计算首层框架柱E柱底截面轴压比时,采用的轴压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来学网)3360
    B.
    (来学网)4010
    C.
    (来学网)4410
    D.
    (来学网)4494
  2. 某榀框架第4层框架梁AB,如图1-7-17所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梁端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起控制作用)为M=250kN·m,M=650kN·m;同一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30kN。梁A端实配425,梁B端实配625(4/2),A、B端截面上部与下部配筋相同;梁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335(f=300N/mm);单排筋α=40mm,双排筋α=a=60mm;抗震设计时,试问,梁B截面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来学网)245
    B.
    (来学网)260
    C.
    (来学网)276
    D.
    (来学网)292
  3. 在该房屋中1~6层沿地震作用方向的剪力墙连梁LL-1平面如图1-7-18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截面b×h=350mm×400mm,纵筋上、下部各配425,h=360mm;箍筋采用HRB335(f=300N/mm),截面按构造配箍即可满足抗剪要求。试问,下列依次列出的该连梁端部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几组构造配箍,其中哪一组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提示:选项中4××,表示4肢箍。
    A.
    4(来学网)8@100;48@100
    B.
    4(来学网)10@100;410@100
    C.
    4(来学网)10@100;410@150
    D.
    4(来学网)10@100;410@200
  4. 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若呈倒三角形分布,如图1-7-19所示。当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时,试问,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折减后满足剪重比要求。
    A.
    (来学网)2.95F
    B.
    (来学网)3.95F
    C.
    (来学网)4.95F
    D.
    (来学网)5.95F
正确答案:
(1)C
(2)D
(3)D
(4)C
答案解析:
65.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3.3.2条第4款,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依据3.3.14条,得到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上式中,0.32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根据9度、多遇地震,由表3.3.7-1得到。
依据3.3.14条第3款,首层框架柱E承担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1.5×10670/20=800kN。
依据5.6.3条、5.6.4条进行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由于竖向地震作用800kN大于水平地震作用500,故只需要考虑重力荷载与竖向地震作用的组合,为
N=1.2×2800+1.3×800=4400kN
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及竖向地震作用的组合
N=1.2×2800+1.3×500+0.5×800=4410kN
66.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表4.8.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9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依据6.2.5条,可得




故应取二者较大者,为292kN,选择D。
67.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7.1.8条,由于跨高比l/h=2450/400=6.1>5,连梁按框架梁考虑。
依据规程表6.3.2-2,由于纵筋配筋率为1964/(350×360)=1.6%<2%,一级抗震,故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为min(h/4,6d,100)=min(400/4,150,100)=100mm,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
依据规程6.3.4条,一级抗震,箍筋配筋率应满足

从而,采用4肢箍10钢筋时,要求间距

由于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因此,非加密区箍筋间距最大为2×100=200mm。所以,D可以满足最低要求。
68.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5.2.7条计算折减系数。
今T=0.8s>1.2T=1.2×0.45=0.54s,且<5T=5×0.45=2.25s,符合折减系数的条件。
由于H/B=40/15.55=2.6<3,各楼层折减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上式中,AT=0.1s是依据规范表5.2.7得到(9度、Ⅲ类场地)。
折减后的底部总水平地震剪力为

故选择C。
依据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述解答过程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