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

1251. 背景资料: 某段普通铁路增建二线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路堑、路堤和桥梁。路堤基底处理采用CFG桩,桩位布置为2m×2m,桩径0.5m,桩长为15-17m。其中增建的二线路堑段紧邻既有线,石方路堑高度3-5m,需要爆破施工。设计路堤高度为12m,设1.5m高的反压护道。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砂砾石,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由于征地拆迁导致开工延期,为确保总工期,施工单位根据以往施工参数进行了路堤填筑。该段路基填筑过程中,某日分层填筑高度累计达到1m,压实质量检测合格,且在相邻路段进行了沉降观测,路堤填筑成型后采用刷坡土方填筑反压护道,该段路基出现坡脚隆起。事故发生后,经调查,施工前一日的全部观测数据,沉降允测10mm/d,CFG桩处理深度为8m。 事件二:施工单位首先进行了过渡段的填筑,而后进行了相邻路堤及锥体的填筑。过渡段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其填筑符合一般路堤填筑施工要求。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压实,填料铺筑厚度按30cm控制。碾压遍数按照相邻标段参数确定。 事件三:施工单位用长螺旋法进行了成桩工艺性试验,取得了相应工艺参数,但未进行桩的检测。前面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原因将施工方法改为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取的试验参数进行了CFG桩的施工,由两侧坡脚向线路中心进行施打,施工完成后7天采用低应变法对CFG桩身进行了检测,随后采用振动压实的方法进行了褥垫层施工,并填筑路堤。 事件四:其中一段软土地基采用浆体喷射搅拌桩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搅拌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经检查,内业资料中有技术交底、工序施工作业指导书、相关施工记录资料,未见相关核对资料。 问题 1.指出路基隆起的直接原因。 2.事件一中,施工单位的路堤施工方案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的填筑方案。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法存在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施工单位在工艺性试验及施工方面的错误做法。 5.针对造成浆体喷射搅拌桩出现上述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几条?如何处理?
1252. 背景资料: 某铁路桥梁工程构造如下:桥墩基础采用直径为1.5m,桩长25-30m的钻孔桩,地质条件为中风化岩石高桩承台,承台体积10m×8m×3m;桥梁下部结构为一般墩台,上部为一联跨既有铁路的48m+80m+48m连续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1)采用竖向导管灌注某桩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导管拔出困难,由于突降大雨,施工人员为避雨对该桩稍作防雨处理后即离开,灌注混凝土时间中断约1小时,雨停后继续灌注施工。另外,为控制施工成本,工程部规定灌注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同,不得超出。 (2)在钻孔过程中,发现某桩孔在设计桩底位置有一岩溶孔洞(与设计图纸中的土质勘测资料不符)。该桥的工程技术主管指示现场施工员应继续钻孔至岩溶孔洞洞底,将孔洞中桩周围的空洞用砂粘土填充,最后的实际桩长超过设计桩长10m。 (3)业主对桥墩表面光洁提出要求,企业总部对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时发现质量计划中只有以下内容:编制依据、项目概况、组织机构、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4)桥梁铺架工作完成后,进行四电工程施工,在进行接触网施工前,接触网施工单位对桥梁接口进行了检查。 问题: 1.背景(1)灌注桩基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于背景(2)中所提到的钻孔遇到岩溶孔洞的处理方案和管理工作程序是否正确?为什么? 3.背景(3)质量计划是否符合要求? 4.指出悬臂浇筑法施工工序和机械设备。 5.针对背景(4),指出接触网施工技术方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