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练】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练习题(6)
2020年10月12日 来源:来学网轻松备考!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来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备考专项试题练习,详情内容如下,请大家按时完成。更多报考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欢迎收藏本站,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报考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题,每小题 2 分 ,共 42 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来学网宝典】 |
4.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7.2001 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实际锻炼
D.榜样示范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
A.无意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3.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
D.可控的外部归因
1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生解决困难和复杂的任务时,哪种动机水平最有利?( )
A.中等偏下水平
B.中等水平
C.中等偏上水平
D.高水平
15.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16.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社会契约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17.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情绪
18.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恐惧观念
D.恐惧行为
19.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 )
A.两极性
B.不平衡性
D.爆发性
C.阶段性
20.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觉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未来
D.学生
21.王健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冯军,王健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管理方法是( )
A.直接干预
B.替代强化
C.团体警觉
D.处理转换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4.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2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2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2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王晓是我班一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时,他却经常开小差,时而做出古怪的动作,发出干扰的声音,时而在教材上临摹插图,毫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我决定换个思路。
转变他在同学心中的不良形象,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这种积极的评价果然有效。他的书写从“狂草”变“潦草”,作文从数行到一页,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点赞”;他绘画有基础,我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在此基础上,我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先在班干部中讨论了与王晓交友的行动计划。班干部动起来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关注他、帮助他、跟他交流、找他玩的同学渐渐多起来了,被他欺负而打小报告的同学逐渐少了,他为引发他人关注的恶作剧也逐渐没有了,他终于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我们班也因此获得了“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 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 分)
31.材料:
晓宁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开始着急起来,并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反复背诵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背——背外语单词,背课文,背语法,背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连课间休息也不放过,从晚上背到深夜,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接着背,以致到了头昏脑涨的地步。他从没有哪次考试像这次考试下这么大的功夫,自以为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然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他很失望,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问题:
(1)简述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复习。(12 分)
(2)请指出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答案】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3.【答案】C。解析:人口结构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及地区分布等。科学制定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做到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合理,休现了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答案】B。解析: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答案】B。解析:“六学二馆”体现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6.【答案】A。解析: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中 国古代的“六艺”、西方的“七艺”,也是最早形态的学科课程。
7.【答案】C。解析:2001 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答案】D。解析:形式教育学派认为教学是训练人先天具有的官能的过程,即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成长和完善的活动。实质教育学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教学主要是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的过程,即心理内容不断充实的过程。所以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答案】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所以题干描述的是形成性评价。Z10.【答案】D。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题干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11.【答案】A。解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分别对应了情、知、行、意,所以应选 A。
12.【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课堂上学生被小鸟所吸引,这种情况下的注意是无目的的,也无需意志努力。
13.【答案】C。解析:维纳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于三个维度和六个原因,组成了各种归因模式。其中三个维度分别是因素来源(内部和外部)、稳定性(稳定性和非稳定)、可控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六个原因分别是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题干中晓斌将成功的原因归为努力的结果,这是一种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归因。
14.【答案】A。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是倒 U 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同时,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在学习较复杂(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15.【答案】C。解析: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即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即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逻辑记忆),即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即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题干中对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应属于语义记忆(逻辑记忆)。
16.【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即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题干中,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说明其处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
17.【答案】B。解析:性格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其结构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题干中勤奋努力、细致严谨、诚实可信都属于性格特征。
18.【答案】A。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迫意向。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难以控制;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意向是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题干中赵峰明明知道想法没有意义,但是仍然不断反复思考,无法控制,属于强迫观念的表现。
19.【答案】A。解析:情绪的两极性指的是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谢晶先是非常兴奋,然后因为同学的议论又变得极度懊恼,体现出情绪的两极性变化。
20.【答案】D。解析: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1.【答案】B。解析:班杜拉认为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有三种: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题干中,王健因为受到冯军这个榜样的刺激而认真听讲,属于替代强化。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①该说法是错误的。
②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③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规定着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课程管理办法。
④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教材编写、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⑤综上所述,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
23.【参考答案】
①该说法是错误的。
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③题干表述的是遗传决定论的主张,夸大了遗传对人发展的影响,忽视了环境、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
①该说法是错误的。
②问题解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的强度、迁移、个性差异等。
③个性差异就包括了个体的智力水平、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良好的情绪状态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不良的情绪状态会阻碍问题解决。
④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5.【参考答案】
①该说法是正确的。
②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积极的社会功能。
③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不同的专家以及相关书籍有不同的具体标准。所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由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遗传素质是多样的。另外,衡量人的心理状态,还应考虑到社会背景和个体差异等方面。
④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目的明确。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内容正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积极性高。教师和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
(7)重点突出。教师授课时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化难为易。
27.【参考答案】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如下: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
28.【参考答案】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类:
①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制定计划,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
②监控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③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者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9.【参考答案】
品德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
①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抉择。
②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一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个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③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④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的德育原则有: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材料中,这位老师对王晓的教育坚持的正确的方向。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这位老师在面对王晓经常开小差、捣乱等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发现他的优点,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体现了疏导原则。
(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这位老师创造时机对他表扬,对创新性作文进行鼓励,发扬他绘画的优势,帮助他找回自信,正是在依靠王晓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转变。
(4)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这位老师根据王晓的特点对他进行教育逐渐收到良好的效果,正是因为所有的教育方式都具有针对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材料中,这位老师当发现王晓有问题之后,没有打驾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的。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材料中,这位老师号召全班同学积极帮助王晓,这正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个人的体现。在帮助王晓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积极努力,班级凝集力得到提升,最终获得“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这是通过个人影响集体的体现。
31.【参考答案】
(1)学生有效复习的方法如下:
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识记后不久,复习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③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掌握复习的“量”。研究表明,在时间和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当然这要视复习材料的特点而定,数量少、难度小的材料应当集中复习;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可以分散复习。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动机。
⑤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和消极的情绪;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颖,激发学生积极地从事智力活动,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结合。
⑦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的超额。一般来说,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的 150%时,学习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
(2)晓宁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做到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材料中,临近考试前一周,晓宁才开始着急复习,表明他在平常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
②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计划。材料中,晓宁只要有时间就开始背诵,而且各种内容都背诵,表明其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未合理安排。
③没有做到将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材料中,晓宁从早上背到深夜,而且只要有时间就去背诵,连课间都不放过。
④复习方法单一,机械背诵。材料中,晓宁认为只要反复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且仅使用这一种方法,说明他复习方法单一,只是机械背诵。
⑤未排除抑制干扰。材料中,晓宁背诵内容时,是将所有学科的内容都放在一起背诵,容易造成学科之间以及相似内容的干扰,所以导致背诵和复习的效果不佳。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复习指导】【在线课程】相关科目练习及视频讲解,您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注册【来学宝典】,轻轻松松-随时随地学起来!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来尚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尚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