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练】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练习题(3)

2020年10月12日 来源:来学网

       轻松备考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来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备考专项试题练习,详情内容如下,请大家按时完成。更多报考信息敬请关注来学网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欢迎收藏本站,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报考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学习单词 basket(篮子)后,再学习 basketball(篮球),所产生的迁移是( )

  A.—般迁移

  C.非特殊迁移

  B.普遍迁移

  D.具体迁移

  2.人们有时会发现夜空中的月亮似乎在动,这是( )现象。

  A.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B.诱导运动

  D.运动后效

  3.(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劳动技术教育

  C.社会公益劳动

  B.劳动教育

  D.美育


2020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历年考题+章节训练+考场模拟+考前密训】

【来学网宝典】

手机版APP>>速戳

电脑版>>速戳

  4.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6.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7.“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 )提出来的。

  A.陶行知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陈鹤琴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发展性评价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A.洛克

  B.爱尔维修

  C.康德

  D.高尔顿

  10.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这是因为味觉的( )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

  11.“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

  A.依赖性

  C.可塑性

  B.改造性

  D.主观能动性

  1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13.“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 )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14.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16.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 )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17.顿悟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8.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9.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0.有关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

  C.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D.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21.个体成功完成某一项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22.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尊重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2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4.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25.成绩目标对学习只具有消极影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要求。

  2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8.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30.材料分析题

  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回洞,它心中会想些什么?(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问题:

  如果你是课堂上的这位老师,你该怎么评价这名男生的表现?这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31.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变革,但很多人对该理论不太理解。实际上,陶行知所提出的“接知如接枝”就通俗地阐明了其基本内涵。他说:“如接树:这一种树枝,可以接到另一种树枝上去,使它格外发荣滋长,开更美丽的花,结更好吃之果。如果把别人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真知识,接到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真知识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定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不过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样一来,别人的知识,在我们的经验里活着,我们的经验,也就要生长到别人的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至此,别人的知识变成了我们的真知识。其实,它已经不是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知识了。”

  问题:

  请结合陶行知先生的话,阐明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中应该如何看待知识、学生和学习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题干描述的是具体迁移。

  2.答案:B。【解析】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导运动。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却觉得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3.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定义。

  4.答案:B。【解析】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等。

  5.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6.答案: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7.答案:D。

  8.答案:B。【解析】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9.答案:D。【解析】“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

  10.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味觉的对比现象。

  11.答案: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

  12.答案:C。【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13.答案:C。【解析】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4.答案:D。【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等。题干描述的是图画再现的情境。

  15.答案:C。【解析】要素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6.答案:C。【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C 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17.答案:B。【解析】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观点。

  18.答案:B。【解析】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

  19.答案:C。【解析】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20.答案:B。【解析】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1.答案:D。【解析】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尊重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

  23.【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24.【参考答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了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因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教师。学校教师之外的其他机构人员,可以参与和协助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但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工作。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可以而且常常是专家,但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则必须是教师,而不是专家。否则,“校本课程”是很难真正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事实上,依靠少数专家去为一所一所的具体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在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

  25.【参考答案】

  成绩目标对学习只具有消极影响。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以往研究普遍认为掌握目标导致有利于学习的动机模式,而成绩目标导致对学习具有消极影响的动机模式。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成绩目标也可能引起积极的结果,如促进学习策略的运用、提高动机水平等。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内涵: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27.【参考答案】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8.【参考答案】

  (1)联系:①性格与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②性格与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

  (2)区别:①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9.【参考答案】

  (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对这位男同学的想法进行鼓励与赞扬。

  (2)这种做法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1.【参考答案】

  (1)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传授完全相同的原理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他的知识经验建构出新的知识内容。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

  (2)从学生(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主动建构,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使它格外发滋长,开更美丽的花,结更好吃之果”。这意味着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搜集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领路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再是不可亵渎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

  (3)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角度来讲,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虽然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学习者是一个人在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材料、学习用具以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属于社的,是集体经验的累积。“接知如接枝”就体现了社会互动性的内涵,即自己知识的生长一定会借助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也会生长到别人的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这意味着合作学习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复习指导】【在线课程】相关科目练习及视频讲解,您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注册【来学宝典】,轻轻松松-随时随地学起来!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来尚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尚学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尚学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