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因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痛苦。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片段I:
求助者:我现在头痛、失眠、心慌,担心没有家庭背景,找不到好工作。
心理咨询师:能先告诉我你对毕业找工作的具体想法吗?
求助者:没想到找工作这样难啊,两个月前,我表姐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自杀了,引起轰动。我父母一再叮嘱我抓紧时间找工作。
心理咨询师:你的学习成绩怎样呢?
求助者:一直挺好的,总是名列前茅,现在表姐因工作问题自杀了,我很害怕,成绩变差了,成绩差我就更担心找不到好工作了。找不到工作我也对不起父母啊,您说我该怎么办呀?
心理咨询师:放心吧,我会帮你解决问题,保证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求助者:那太好了,我就指望您了。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大家排忧解难,我不仅会帮你解决问题,还会为你绝对保密,别人不会知道的。以后别忘记多联系。以下是咨询谈话片段Ⅱ:
心理咨询师:你的看法是,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你的父母和你都很着急,表姐的自杀也把你吓着了,是这样吗?
求助者:没错,就是。我该怎么办呀?
心理咨询师:别着急,我先针对你的问题制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分近期和远期的。对于你,近期目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远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好工作,就这样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觉得合理情绪疗法最适合你。
下面咱们就开始吧。
  1.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的主要躯体症状包括( )。
    A.
    (来学网)头痛
    B.
    (来学网)恶心
    C.
    (来学网)失眠
    D.
    (来学网)心慌
  2.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的主要情绪症状是( )。
    A.
    (来学网)恐惧
    B.
    (来学网)学习困难
    C.
    (来学网)焦虑
    D.
    (来学网)就业困难
  3.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面临的主要压力事件包括( )。
    A.
    (来学网)就业困难
    B.
    (来学网)表姐自杀
    C.
    (来学网)生活困难
    D.
    (来学网)父母期待
  4.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心理痛苦程度可能是( )。
    A.
    (来学网)极重
    B.
    (来学网)轻-中度
    C.
    (来学网)极轻度
    D.
    (来学网)中-重度
  5.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学习成绩下降表明其( )。
    A.
    (来学网)学习能力变化
    B.
    (来学网)出现性格缺陷
    C.
    (来学网)社会功能受损
    D.
    (来学网)情绪严重泛化
  6. 在谈话片段I中,"能先告诉我你对毕业找工作的具体想法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包括( )。
    A.
    (来学网)开放式提问
    B.
    (来学网)影响性技术
    C.
    (来学网)封闭式提问
    D.
    (来学网)具体化技术
  7. 在谈话片段I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上述技术的原因是( )。
    A.
    (来学网)心理咨询师要实施指导
    B.
    (来学网)求助者过分概括
    C.
    (来学网)心理咨询师要说明问题
    D.
    (来学网)求助者观念模糊
  8. 在谈话片段I中,"放心吧,保证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表明心理咨询师( )。
    A.
    (来学网)咨询技术错误
    B.
    (来学网)咨询目标明确
    C.
    (来学网)咨询理念错误
    D.
    (来学网)咨询态度热情
  9.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说:"那太好了,就指望您了。"这说明他产生了( )。
    A.
    (来学网)对心理咨询性质的误解
    B.
    (来学网)尊敬
    C.
    (来学网)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感
    D.
    (来学网)依赖
  10. 在谈话片段I中,"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大家排忧解难"说明心理咨询师( )。
    A.
    (来学网)正确表述了心理咨询的性质
    B.
    (来学网)扩大了心理咨询的范围
    C.
    (来学网)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心理问题
    D.
    (来学网)遵循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11. 在谈话片段I中,心理咨询师最后的一段话中出现的错误包括( )。
    A.
    (来学网)没注意处理移情
    B.
    (来学网)滥用保密原则
    C.
    (来学网)没避免双重关系
    D.
    (来学网)缺少积极关注
  12. 在谈话片段I中,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是( )。
    A.
    (来学网)约一个月
    B.
    (来学网)两个月左右
    C.
    (来学网)约一学期
    D.
    (来学网)四个月左右
  13. 在谈话片段I中,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
    (来学网)急性应激障碍
    B.
    (来学网)严重心理问题
    C.
    (来学网)一般心理问题
    D.
    (来学网)学习适应不良
  14. 本案例中,针对谈话片段Ⅱ,比较恰当的近期目标应该是( )。
    A.
    (来学网)提高学习成绩
    B.
    (来学网)缓解紧张情绪
    C.
    (来学网)能够找到工作
    D.
    (来学网)取得父母谅解
  15. 本案例中,针对谈话片段Ⅱ,比较恰当的远期目标应该包括( )。
    A.
    (来学网)完善人格
    B.
    (来学网)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C.
    (来学网)完善技能
    D.
    (来学网)能够找到好的工作
  16. 在谈话片段Ⅱ中,该咨询师在制定咨询目标时所出现的错误包括( )。
    A.
    (来学网)缺少了理论依据
    B.
    (来学网)没有与求助者协商
    C.
    (来学网)不是心理学目标
    D.
    (来学网)目标无法进行评估
  17. 在谈话片段Ⅱ中,该咨询师出现的严重错误是缺乏( )。
    A.
    (来学网)有效咨询目标
    B.
    (来学网)具体咨询方法
    C.
    (来学网)恰当评估手段
    D.
    (来学网)完整咨询方案
  18. 在谈话片段Ⅱ中,该咨询师说:"你的看法是,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你的父母和你都很着急,表姐的自杀也把你吓着了,是这样吗?"使用了( )。
    A.
    (来学网)参与性概述
    B.
    (来学网)情感表达
    C.
    (来学网)影响性概述
    D.
    (来学网)自我开放
  19. 在谈话片段Ⅱ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是( )。
    A.
    (来学网)认知偏差
    B.
    (来学网)认知调控
    C.
    (来学网)认知风格
    D.
    (来学网)认知水平
  20. 在谈话片段Ⅱ中,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包括( )。
    A.
    (来学网)绝对要求
    B.
    (来学网)非此即彼
    C.
    (来学网)以偏概全
    D.
    (来学网)糟糕至极
  21. 在谈话片段Ⅱ中,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主要包括( )。
    A.
    (来学网)没有好成绩就没有好工作
    B.
    (来学网)没有好工作就会自杀
    C.
    (来学网)没有好工作就对不起父母
    D.
    (来学网)没有好工作就没前途
  22. 在谈话片段Ⅱ中,对该求助者比较恰当的咨询方法包括( )。
    A.
    (来学网)阳性强化疗法
    B.
    (来学网)药物治疗
    C.
    (来学网)合理情绪疗法
    D.
    (来学网)自我管理
正确答案:
(1)ACD
(2)C
(3)ABD
(4)B
(5)C
(6)AD
(7)B
(8)C
(9)ACD
(10)B
(11)BC
(12)B
(13)C
(14)B
(15)AB
(16)BC
(17)ACD
(18)A
(19)A
(20)CD
(21)AC
(22)AC
答案解析:
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头痛、失眠、心慌。选项B在案例中并无提及。
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本题中,求助者因担心将来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痛苦,因而属于焦虑症状。
3.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健康心理学中压力事件的掌握情况。压力事件是指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且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对个体构成压力的事件。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面对的压力事件有:(1)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就业压力);(2)表姐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自杀(表姐自杀);(3)父母一再叮嘱自己抓紧时间找工作(父母期待)。
4.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精神痛苦的程度的掌握情况。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在本案例中,结合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和情绪症状,可以判定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为轻一中度。
5.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因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属于社会功能受损(中度受损)。
6.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提问方式的掌握情况。在本题中,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对毕业找工作的想法,所使用的提问方式是间接询问、开放式提问(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化技术(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具体化是一种参与性技术,不是影响性技术。封闭式提问是指事先对求助者的情况有一种固定假设,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印证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不利于话题展开。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可用封闭式提问。
7.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具体化技术使用情景的掌握情况。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咨询师借助于具体化这一咨询技术,旨在澄清求助者所表达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及问题,把握真实情况。同时,也使求助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促进咨询的顺利进行。当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应该使用具体化技术。(1)问题模糊。有些求助者因为文化程度、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原因,可能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准确的认识,甚至搞不清自身问题所在。(2)过分概括。求助者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把对个别事件的意见上升为一般性的结论。(3)概念不清。求助者因文化程度等原因,在某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与咨询师的理解不同,所使用的概念、陈述的问题等与咨询师的理解相距甚远。在本案例中,由于求助者认为没有家庭背景就找不到好工作,片面地夸大了家庭背景对找工作的影响,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因此,咨询师使用具体化技术重在调整求助者概括化的认知方式,使其具体而不是概括地看问题。
8.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理念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因此,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要帮助求助者解决的是心理问题,而不是致力于解决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在本案例中,咨询师答应给求助者找好工作,属于咨询理念错误,使心理咨询出现了方向性的根本错误。
9.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心理咨询的性质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因此,在本案例中,求助者说"那太好了,就指望您了",表明求助者误解了心理咨询的性质,对咨询师非常信任,产生了依赖心理,希望咨询师代替自己解决问题,不利于心理咨询的开展。一旦咨询师发现求助者的依赖现象,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以促进其心理能力的提高,使其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为己任。
10.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心理咨询的性质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大家排忧解难",说明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性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扩大了心理咨询的范围,把非心理学问题也包含在了心理咨询的范畴内。
1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保密原则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而保密例外情况有: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在最后一段话中说"……还会为你绝对保密,别人不会知道的……",表明该咨询师忽视了保密例外原则,滥用了保密原则。而咨询师说"以后别忘记多联系",则表明咨询师违背了咨询过程中感情限制的原则。所谓感情限制,是指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或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因为双重关系的建立会阻碍咨询的进程,甚至会瓦解咨访关系,不利于求助者的问题解决与个人成长。因此,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室之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
1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病程的掌握情况。病程指从不适症状出现至来访的时间。一般将不到三个月称为短程,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一年以上为长程。本题中,求助者不适症状从求助者表姐两个月前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杀开始("……两个月前,我表姐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自杀了,引起轰动。我父母一再叮嘱我抓紧时间找工作……"),所以是两个月左右。
13.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因受到表姐没找到工作自杀的影响,担心自己毕业也找不到工作而焦虑万分。持续时间不长(两个月左右),社会功能中度受损(学习成绩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有自知力,感到痛苦,有求治愿望,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严重心理问题则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选项C的急性应激障碍属于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在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14.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概念的掌握情况。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表姐没找到工作自杀的影响,担心自己毕业也找不到工作而焦虑万分,心理问题的特点是出现头痛、失眠、心慌等多项躯体症状,同时伴有焦虑的情绪体验,其社会功能中度受损。故针对该求助者近期恰当的咨询目标为:(1)改善焦虑紧张的情绪;(2)改善社会功能(提高学习成绩)。选项C"能够找到工作"不属于心理学范畴,选项D的"取得父母谅解"则不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注:此题是单选题,从紧迫性角度看,缓解求助者的紧张焦虑要甚于提高求助者的学习成绩,故最佳答案应选B。
15.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掌握情况。所谓远期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遇到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咨询师需要有把长远目标融化于具体目标中的强烈意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求助者明显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求助者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成长,把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发展作为咨询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个求助者的特殊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目标。因此,在本案例中,比较恰当的远期咨询目标是:(1)完善求助者的人格,促进求助者观念转变、人格成熟;(2)培养情绪调节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全面发展,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选项C和选项D均不属于心理咨询目标的范畴。
16.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概念的掌握情况。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包括以下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等。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在制定咨询目标时,近期目标中的"提高学习成绩"存在不与求助者协商的错误,而远期目标中的"找到一个好工作"存在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问题。
17.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概念的掌握情况。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在制定咨询目标时,没有考虑到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心理学的性质,同时也没有与求助者进行很好的协商,在制定咨询目标时,没有给出完整的咨询方案,也没给出咨询效果的评价手段,因而该咨询师制定的咨询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注:针对该求助者比较好的咨询方法是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这点在案例中已给出,故选项B不能选。
18.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参与性技术概念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参与性技术有: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和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等)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综合运用内容反应("你的看法是,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是这样吗")和情感反应("……你的父母和你都很着急,表姐的自杀也把你吓着了,是这样吗")技术,因而属于参与性概述,使用参与性概述可使求助者再一次回顾自己的所述,并使咨询面谈有一个暂停调整的机会。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做一个小结性的概述。而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情感表达和自我开放均属于影响性技术,常见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注:选项C的"影响性概述"的说法不正确。
19.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换言之,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根据埃利斯的观点,引发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是对事件的看法出现了偏差——认知偏差("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选项B的认知调控是指主体人在与外部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身行为观念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调节是指主体人在与外部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身行为观念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调节。而选项C的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各类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反省性认知风格与冲动性认知风格;发散性认知风格与辐合性认知风格。而选项D的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
20.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而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则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是:(1)"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属于过分概括化。(2)"你的父母和你都很着急,表姐的自杀也把你吓着了"则是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认定找不到好工作结果必定会非常糟糕(对不起父母)。
21.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而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则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是:(1)"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好成绩,就找不到好工作"(选项A),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属于过分概括化。(2)"你的父母和你都很着急,表姐的自杀也把你吓着了"则是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认定找不到好工作必定会对不起父母。选项B的"没有好工作就会自杀"不应选,理由是求助者表姐因没有找到工作而自杀,但并不意味着求助者找不到工作也会自杀。选项D的"没有好工作就没前途"在案例中并无提及。
22.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各类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该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为"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该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因担心找不到好工作而备受情绪困扰。因此,适合解决求助者情绪困扰的方法有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阳性强化法。由于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均不包括药物的使用,因此,选项B有误。而选项D的自我管理程序是合理情绪疗法中的一种行为技术,它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合理情绪疗法中除了自我管理程序外,还有"停留于此"技术(鼓励求助者待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