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解答过程如下】:(1)地震作用过程中框架梁的反弯点位置可能有变化,沿梁全长配置一定数量的通长钢筋可以保证梁各个部位具有适当的承载力。
《高规》第6.3.3条第1款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本题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梁跨中顶面配置2φ14,截面面积为308mm
,但梁支座处所配负弯矩钢筋截面面积为1780mm
,由于308mm
<1780/4=445mm
,故⑥处错。
(2)考虑由于地震作用的随机性,在较强地震下梁端可能出现较大的正弯矩,该正弯矩有可能明显大于考虑常遇地震作用的梁端组合正弯矩。若梁端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置过少,将可能发生下部钢筋的过早屈服或破坏,从而影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提高梁端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也有助于改善梁端塑性铰区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延性性能。因此,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内,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过少,下部和上部钢筋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一定的比例。
《高规》第6.3.2条第4款规定,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就是说,若内力组合及配筋计算后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比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应调整钢筋截面面积比值,使之既满足承载力要求,又满足钢筋截面面积比值要求。此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遵守。
本题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梁端底面配置2
25,截面面积为760mm
,梁端顶面配置负弯矩钢筋2
14+3
25,截面面积为1780mm
,由于760/1780=0.427<0.5,故
处错。
(3)抗震设计时,框架中间层端节点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时,不应小于ι
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此处d为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可采用弯折锚固。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ι
,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取为15d(图1-64-2)。
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在中间层端节点处的锚固措施应与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要求相同。当采用弯折锚固时,钢筋竖直段应向上弯入节点。
本题梁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直线段长度300mm<0.4ι
=0.4×1000=400mm,故
处错。
(4)
处ι
=4ad=40×25=1000mm(正确);
处箍筋加密区长度等于2h
>500mm(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