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在结构尺寸图图1-11-1中,中柱KZ-3在Y方向地震作用下底层柱的配筋。其中柱截面尺寸为700mm×700mm,二层框架梁KL-2的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考虑楼板的作用,梁刚度增大系数取2.0);楼层层高见图1-11-1;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为C25,柱为C30,采用HRB400级钢筋。
(来学网)
经计算柱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1100kN·m,轴向压力设计值N=3700kN,且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h=655mm。最小相对界限偏心距C/h列入表中,采用对称配筋。

问柱配筋A=A′,下列哪一个数值最为接近?
  • A.
    980mm(来学网)
  • B.
    1470mm(来学网)
  • C.
    2011mm(来学网)
  • D.
    2305mm(来学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主要解答过程如下】:(1)计算柱的计算长度ι
因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75%以上,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3.11条,ι需经计算确定。
柱上端节点处梁KL-2的线刚度为:
EI/8000=2.8×10×(1/12)×300×700×2/8000=6.0×10N·mm
柱上端节点处上部柱的线刚度为:
EI/8000=3.0×10×(1/12)×700/5000=12×10N·mm
柱上端节点处下部柱的线刚度为:
EI/6000=3.0×10×(1/12)×700/6000=10×10N·mm
按照规范7.3.11条3款
ψ=12×10×10×10/2×6.0×10=1.833,ψ=0
从公式(7.3.11-1),ι=(1+0.15×1.833)×6000=7650mm
(2)计算柱偏心距增大系数
ζ=0.5fA/N=0.5×14.3×700×700/3700×10=0.947
ι/h=7650/700=10.93<15,取ζ=1.0
e=M/N=1100/3700=0.297m
依据规范7.3.3条,附加偏心距e=max(20,700/30)=23mm,e=297+23=320mm
于是由规范公式(7.3.10-1)得到:
η=1+1/1400e/h/h)ζ·ζ
=1+1/1400×320/655(10.93)×0.947×1.0=1.165
(3)计算配筋
η=1.165×320=372.8mm
从表1-11-1中查到对应于C30及HRB400级钢筋的最小相对界限偏心距为0.363。
e=0.363×655=237.8mm
ηe>e
对应于HRB400级钢筋及C30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可从规范公式(7.1.4-1)计算得到。
ξ=0.8/1+360/2.0×10×0.0033=0.518
Nfbhξ=1.0×14.3×700×655×0.518=3396293N
因此查规范表11.1.6,γ=0.8
γN=0.8×3700=2960kN<N
因为ηe>e,且γN<N判断为大偏心受压(见本题【点评】)。
从规范公式(7.3.4-1)、(7.3.4-2)及11.4.1条
x=γN/αfb=0.8×3700×10/1.0×14.3×700=296mm>2a′=2×45=90mm
e=ηe+h/2-α=372.8+350-45=678mm
A=A′Ne-γN(h-x/2)/f′(h-a′)
0.8×3700×10×678-0.8×3700×10×(655-296/2)=2305mm
又由规范表9.5.1得知,一侧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为:
ρ=2305/700×700=0.47%>0.2%(符合要求)
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A系根据一侧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B系按照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计算,C纯属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都是不正确的。
【点评】:(1)规范7.3.4条指出:当ζ≤ζ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ζ>ζ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由于在计算柱配筋时,A和A′均为未知,无从计算ζ,因此不能直接利用上述条件进行判别。
清华大学庄崖屏、叶列平教授(均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章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部分的主要起草人)在规范组组织编写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一书中给出了如下判别方法。
取界限破坏时的受压区高度xh代入大偏心受压的计算公式(即规范公式(7.3.4-1)、(7.3.4-2),并取a=a′,即可得界限破坏时的轴力N和弯矩M如下:
Nfh+f′A′-fA
M=0.5αfh(h-ζh)+0.5(f′A′+fA)(h-a)
由此得到相对界限偏心距为:
e=M/Nh=0.5αfh(h-ζh)+0.5(f′A′+fA)(h-a)/(αfh+f′A′-fA)h
分析上式得知,当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设计值给定,相对界限偏心距eb/h就取决于截面配筋A与A′。且随A与A′的减小,eb/h也随之减小。A与A′取最小配筋率时可得eb/h的最小值e/h。规范规定对偏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A与受压钢筋A′按构件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最小配筋率均为0.002。并近似取h=1.05h,a′=0.05h代入公式(1-11-1),即可得对应于常用的各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相对界限偏心距的最小值e/h,即本题开题时所列入的表1-11-1中的对应数值(注:原文对受拉钢筋A按构件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最小配筋率为0.002和0.45f/f两者中的较大者,可能系按规范中问稿的规定确定,与正式稿不符,笔者在表1-11-1中已加以改正)。当ηe≤e时按小偏心受压构件计算;ηe>e时,则应按式(1-11-1)求出e/h后再作出判别。
对于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构件,在清华大学滕智明教授主编的《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第二版)一书中给出了判别方法:
Nfbhζ
当ηe>e,而ηe≤e且N>N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当ηe>e且N≤N时为大偏心受压构件。本题即按此求解。
(2)实际上,我国过去一直采用上述方法判别两种偏心受压情况,但取e=0.3h,那是建立在过去的混凝土强度水平、混凝土采用弯曲抗压强度、钢筋的品种和最小配筋率水平的基础上,现在条件变化了,自然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