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选课
题库
2025卫生
讲师
考试资讯
员工核验
防骗
400-118-6070
登录
注册
患者,男,银屑病史30年,足癣30余年,因趾甲变黄10余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双脚
(来学网)
趾远端分离、甲变黄缺损。甲下碎屑经真菌检测鉴定为红色毛癣菌。临床诊断为银屑病合并甲真菌病。因患者拒绝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所以给予患者外用30%醋酸溶液和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目前病甲无明显改善。
问题讨论:
(1)甲真菌病首选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
(2)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1)甲真菌病首选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首选药物是特比萘芬。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为角鲨烯环过氧化酶抑制剂,在较低浓度时即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过氧化酶活性,致真菌内麦角固醇合成不足及角鲨烯积聚。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麦角固醇合成不足使真菌生长受到抑制;角鲨烯对真菌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可致真菌快速死亡,特比萘芬的这种双重作用引起真菌细胞膜的破裂,表现出强大的杀真菌活性。特比萘芬体内分布广泛,在皮肤角质层、甲板和毛发等处聚集并达到较高浓度。连续用药时,皮肤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1.75倍;停药后,药物在甲板的高浓度状态仍可维持数月。
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偶见暂时性肝损伤和皮肤过敏反应。
(2)目前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常用药物包括:
可以口服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药物:①特比萘芬:口服治疗体癣、股癣、手足癣、皮肤假丝酵母菌病、指甲癣、趾甲癣。也可外用治疗体癣、股癣和花斑癣。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偶见暂时性肝损伤和皮肤过敏反应。②伊曲康唑:临床用于治疗甲癣、灰黄霉素耐药癣病以及广泛的杂色曲菌癣病。不良反应少,可见胃肠道反应、低血钾和皮肤过敏等。偶见肝毒性。
外用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药物:①制霉菌素:毒性大,仅供局部应用治疗皮肤、口腔、膀胱和阴道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局部用药刺激性不大。②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口服有严重的肝毒性,局部用药刺激性不大。③阿莫罗芬:只限于局部应用治疗甲癣和真菌性皮肤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1%为局部轻微的烧灼感。④萘替芬和布替萘芬:外用治疗各种癣病,不良反应罕见,少数患者有局部刺激或接触性皮炎。⑤灰黄霉素:对各种皮肤癣菌如小孢子癣菌、表皮癣菌和毛癣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主要口服,用于治疗上述真菌引起的皮肤、头发和指(趾)甲感染,而对皮下或深部真菌感染无效。易沉积于新生皮肤和甲板的角质层,在皮肤的存留时间长。疗程长,患者不易耐受。
上一题
下一题
基础知识
药物化学与分析(A型题1)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A型题2)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A型题3)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X型题1)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X型题2)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案例分析题)
试做
药剂学(A型题1)
试做
药剂学(A型题2)
试做
药剂学(A型题3)
试做
药剂学(A型题4)
试做
药剂学(A型题5)
试做
药剂学(A型题6)
试做
药剂学(A型题7)
试做
药剂学(A型题8)
试做
药剂学(A型题9)
试做
药剂学(A型题10)
试做
药剂学(A型题11)
试做
药剂学(X型题1)
试做
药剂学(X型题2)
试做
药剂学(X型题3)
试做
×
友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