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精选】2020年卫生资格临床检验技士考试知识点:淋巴细胞

2020年06月19日 来源:来学网

      根据中国卫生人才网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延期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可知,2020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是9月12、13,9月19、20、26、27日。笔试9月12、13,机考9月19、20、26、27日本专业将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分别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小编整理了2020年卫生资格临床检验技士考试知识点相关信息,以供各位考生参考。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来学网医技频道,海量高清视频、名师在线答疑,助您轻松备考!

淋巴细胞(L)

  白细胞计数

  【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原理】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总数。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计算

  镜下白细胞呈圆形,胞质透亮,胞核深染突出。

  【质量控制】

  1.经验控制

  (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

血涂片上
WBC数/HP

WBC
(×109/L)

血涂片上
WBC数/HP

WBC
(×109/L)

2~4

(4~7)

6~10

(10~12)

4~6

(7~9)

10~12

(13~18)

  2.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

  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9/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

  (小三增八或减倍大于十五增加倍)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100/(100+Y)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

  【参考值】

  成人: (4~10) X109/L

  新生儿: (15~20) X109/L

  6个月~2岁: (11~12) X109/L

  儿童: (5~12) X109/L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检测原理】

  制片

  染色

  油镜分类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分类法 能准确地根据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但耗时、精确性和重复性较差。

  2.血液分析仪分类法 有三分群和五分类两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

  【质量控制】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

  (1)细胞分布不均:

  体尾交界最佳,“城垛式”移动。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幼稚细胞分布在尾部和边缘。头部和体部-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

  (2)形态识别差异

  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

  ③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

  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
(×10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白细胞总数
(×10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4

50~100

20~30

300

4~10

100

>30

400

10~20

200

 

 

  【参考值】

  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百分率(%)

绝对值(×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

0.5~5

(0.02~0.5)

嗜碱性粒细胞

0~1

(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临床意义】

  骨髓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原粒→早、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

  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淋中69,45两交叉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严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15×109/L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4)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10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中性粒事儿真多,淋中6945两交叉。

  安静休息早晨低,其它情况均增高。

  (2)病理性增多

  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Nsg或Nst。

  ①反应性增多 四急一严一恶。

  ②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

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内)

急性大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

急性中毒

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

恶性肿瘤

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感染程度、机体反应性有关。

  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WBC>20×109/L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如急性胰腺炎,WBC、中性粒细胞增高与炎症程度成正比,WBC>10×109/L时,水肿性急性胰腺炎占67.5%,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达78.6%;中性粒细胞>85%时,水肿性急性胰腺炎占86.2%,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占88.5%,死亡率高达100%。

  如肠缺血、坏死破裂,WBC>10×109/L可作为早期坏死指标之一。

  如轻度感染,WBC可正常,但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

  中度感染,WBC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并伴有核左移;

  严重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WBC明显增高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并伴明显核左移和中毒改变;上述情况说明机体反应良好。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

  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3)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

  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见于: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

  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中性粒点儿挺低,

  伤了副流再辐氯,

  自身免疫和脾亢。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参考上限(>0.05 ×109/L)。

  (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

  (2)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

  1.生理性增多:

  绝对值:成人>4×109L;

  儿童4岁以上>7.2×109/L;

  4岁以下>9×109/L;

  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见于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白血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见于典型细菌感染恢复期。

  3.减低:

  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传单百日肾移植,

  淋白粒缺淋增多,

  淋少放射肾化脓。

  单核细胞

  1.生理性增多:

  绝对值超过0.8×109/L。儿童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N变化相平行。

了解更多

请戳右方☞

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学网

在线视频、海量题库,点击进入:来学宝典

来尚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尚学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尚学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