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所需的主要建材有路基土方填料、砂石材料、水泥、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和钢材等。所有材料均由项目部自己采购和组织运输。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拟按工程量清单→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材料用款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并对几种材料的主要工程指标及工程特性提出了如下要求
(摘要):
要求一:对于碎石提出了可松散性要求。
要求二:为区分砂的粗细度,提出了砂的平均密度和湿度要求。
要求三:对于水泥,提出了针入度的要求。
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入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
在工程施工中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水泥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了蜂窝、麻面,项目部认为并未影响结构,因此未做任何处理。
事件二:在路基施工放样时,由于工期紧,项目部新购了一台全站仪后立即投入使用,并将一台超过规定周检确认时间间隔的仪器也设入使用,使路基工程按时完工。
问题:
1.背景资料中的材料计划管理程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逐条判断对材料工程指标及工程特性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4.事件一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5.分析事件二中存在的仪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1.不合理。应按工程量清单→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用款计划顺序。
2.要求一不合理。因为碎石应提出强度和耐磨性要求。
要求二不合理。因为应采用细度模数和平均粒径区分砂的粗细度。
要求三不合理。因为水泥应提出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
3.因为材料原价未变,所以从“价差”分析,材料成本增加可能是因为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率、采购及保管费的增加而引起。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有:量差控制、量差考核和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4.不正确。应采用整修的办法进行处理。
5.新购仪器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而不能直接使用。当仪器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而未检定,则视为不合格,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须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