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2002年,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S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重工)决定实现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国际化。2008年5月,S重工为正式进入G国混凝土机械市场,计划投资1亿欧元,在G国K市注册成立了子公司——SG公司。
S重工不是在G国投资建厂的第一家中国公司。早在20世纪初,宝钢、华为等公司就已经有了在G国创办子公司的经历。然而,尽管可以参考其他公司在G国的投资经验,但是作为当时最大的一个生产制造型项目,SG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仍然很难得到当地企业和市场的认可。为了尽快融入G国市场,获得G国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同,SG公司实行了本土化改造策略。一方面,SG公司招聘了大量G国员工。截至2011年9月,公司员工已达160人左右,其中80%以上是G国本土员工。另一方面,SG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公司与所在地的项目经理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工厂选址、员工签证办理等事宜上达成合意,最终在G国建成了全球制造业最高水准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中心。
然而尽管于2009年,S重工在混凝土机械的年销售额就超越了G国P公司,成为该领域的全球冠军,但毫无争议的是P公司仍是当时全球混凝土机械的第一品牌。其原因在于S重工在高端混凝土机械市场上与P公司等欧美领先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比如P公司旗下的超长臂架泵车产品品质要远远超过S重工生产的同种产品,而超长臂架泵车代表行业内最领先技术,其销量占比也在稳步提升。此外,P公司拥有全球销售网络,超过90%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而2011年上半年S重工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不到5%。因此,为了进入高端混凝土机械市场,S重工打算收购P公司。若收购成功,公司将直接获得“G国制造”的顶尖技术与专利,且可以借助P公司在中国以外的全球销售网络快速进入海外市场,从而有利于S重工提升产品品质并丰富高档产品系列。2012年1月30日,S重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C国P公司的议案》并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SG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与G国P公司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
在并购过程中,S重工非常注重规避跨国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并购实施前,S重工在G国成立的子公司SG公司已经独立运营两年有余,因此对G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意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SG公司的设立也让当地政府得以更好地了解S重工,有效地减少了并购阻力,这为并购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考虑到S重工和P公司有着显著的文化不同点,S重工派了专人负责文化层面的沟通交流以及日常事务的处理。S重工承诺收购以后,在发展战略等层面帮助被并购企业制定计划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其原来的管理层、研发层和生产人员等全部加以留用。此外,此次S重工并购P公司处于金融危机后期,G国的市场需求低迷,销售额大幅萎缩。P公司在危机后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其市场估值处于一个较低点。
S重工凭借并购在短期内获得了P公司领先的技术支持,降低了创新风险,巩固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缩减了成本。从P公司视角而言,可以将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以利用,以降低生产总成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S重工还通过P公司学到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提升其国际化经营水准。对于P公司来说,此次并购也有助于解决其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问题,提升了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收购后的S重工不仅获得了全球顶尖的技术和专利,还获得了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的销售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混凝土机械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成为了混凝土机械领域无可争议的全球技术和产品领导者。
要求:
(1)简要分析S重工在G国实施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2)简要分析S重工在G国采用并购战略的动机与所规避的主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