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2021)》,针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从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可比性、协调性和可获得性九个方面,确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1.真实性,要求统计源头数据必须符合统计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确保统计数据有依据、可溯源。侧重于对基础数据质量的评价。2.准确性,要求统计数据的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能够为形势判断、政策制定、宏观调控等提供可靠依据。侧重于对统计数据生产科学性的评价。3.完整性,要求统计数据应当全面完整,统计范围不重不漏,统计口径完备无缺。侧重于对统计数据全面系统反映客观实际程度的评价。4.及时性,要求统计数据生产应当在符合统计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从调查到公布的时间间隔。侧重于对统计数据生产效率的评价。5.适用性,要求统计数据能够最大限度为用户所用,统计指标紧跟时代发展、切合统计需求。侧重于对统计用户满意度的评价。6.经济性,要求统计数据生产应当尽可能降低成本,统计调查.行政记录、大数据等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侧重于对统计数据成本效益的评价。7.可比性,要求统计数据应当连续、可比,不同时间、空间数据生产使用规范统一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原则。侧重于对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的评价。8.协调性,要求统计数据结构严谨、逻辑合理,各总量数据、结构数据相互之间高度匹配。侧重于对统计数据间逻辑关系的评价。9.可获得性,要求多渠道、多方式公布统计数据,同时公布相应的统计制度方法,加强数据解读,满足社会需求。侧重于对统计服务质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