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1)意识障碍不仅见于脑部病变,也可见于全身代谢异常。按照原发病的解剖部位不同,我们可以粗略地将意识障碍的病因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5%)和其他器官疾病(65%)两大类,前者包括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后者包括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低血糖症、呼吸衰竭引起的肺性脑病等,又常被称为代谢性脑病;此外,某些药物(例如阿片类镇痛药)、毒物(海洛因、酒精)亦有可能造成意识障碍。因此,面对意识障碍的患者,鉴别诊断应有广阔的思路,切忌将诊断思维局限于中枢神经疾病。(2)本例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体格检查发现较多慢性肝病体征,新近出现睡眠倒错和定向力障碍,应高度怀疑肝性脑病。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便秘应是本例发生肝性脑病的诱因。由于本例已成功戒酒,且近期未使用其他药物,酒精或药物相关的脑病可能性不大。(3)本例已有轻度黄疸,白蛋白下降和腹水产生,PT轻度延长,肝性脑病严重程度为Ⅱ级,因此肝功能属于Child分级中的B级。血红蛋白正常,粪便潜血阴性,不支持消化道出血。白细胞正常,体温不高,无腹痛、咳嗽、尿频等局灶感染症状,感染可能性小。肝硬化患者常有轻度呼吸性碱中毒和低钠血症,本例即是如此,但不足以解释意识障碍。头颅CT未见异常,结合体检结果基本可以除外原发颅内病变所致意识障碍。综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本例肝性脑病诊断可以成立。(4)本例肝功能损害尚处于Child B级,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因此尚有治疗逆转的希望。只要肝功能暂时能保持稳定,没有继续恶化,去除诱因后脑病患者大多都能恢复。具体方案包括: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②限蛋白饮食:为减轻肝脏负担,减少肠道细菌产氨,通常在肝性脑病急性期需暂时控制蛋白摄入(60~80g/d)。③支持治疗:保证热卡摄入,适当补钾、补锌,纠正低白蛋白血症。④抗生素治疗:有助于减少肠道细菌数量,改善肝性脑病的病情。⑤乳果糖:乳果糖可以酸化肠道,抑制肠道细菌,减少细菌产氨,尚有通便作用。⑥导泻:严重便秘且对乳果糖反应不佳者,可考虑给予硫酸镁等药物适当导泻,但需注意避免水电紊乱。⑦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之间的失衡,是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条件允许可给予患者250ml~500ml/d的支链氨基酸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