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患者男性,61岁,间断腹痛、便血伴发热5年,加重1月。
  1. 提问:根据目前的信息,对于该患者应该想到的疾病有
    A.
    (来学网)慢性细菌性痢疾
    B.
    (来学网)结缔组织病
    C.
    (来学网)溃疡性结肠炎
    D.
    (来学网)克罗恩病
    E.
    (来学网)内痔
    F.
    (来学网)大肠癌
  2. 提问:[问诊结果]患者自200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绞痛,便血,暗红色,3次/日,总量约1000ml,与便相混,便后腹痛可减轻。伴发热,Tmax 39~40℃,午后为主,伴盗汗。无腹泻,无咳嗽、咳痰。当地医院行胃镜、乙状结肠镜未见异常。予抗生素、止血药物等对症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但仍间断出现右下腹痛,伴发热,每次持续3~5天,抗生素治疗后可缓解,平均每年出现5~6次。2007年9月,外院多次查血常规示单核细胞比例升高,为10%~45%,ESR 33mm/h,CRP 27.3mg/L,ppD阴性,ANA 1:80。结肠镜:末段回肠多发溃疡。病理示:小肠黏膜急慢性炎症,抗酸染色阴性。考虑“克罗恩病可能”,予颇得斯安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因用药后出现皮疹停用。2013年11月上述症状再次加重,无便血,排便2~3次/日,为不成形稀便。体温最高39~40℃,傍晚为主。伴体重下降,近1月体重下降3kg。无皮疹、口腔、外阴溃疡,无关节肿痛、视物模糊。无肛周疼痛、溢液。既往无结核及结核接触史。吸烟20支/天×15年,饮白酒5两/日×15年。无肿瘤家族史。根据病史可得到哪些提示
    A.
    (来学网)病变部位在下消化道
    B.
    (来学网)病变部位在上消化道
    C.
    (来学网)首先考虑炎症性疾病可能
    D.
    (来学网)最可能是风湿性疾病
    E.
    (来学网)可基本除外恶性疾病
    F.
    (来学网)最可能的诊断是系统性血管炎
  3. 提问3:[体检结果]T 37.5℃,R 18次/分,P 90次/分,BP 110/70mmHg。消瘦,BMI 18kg/m2,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查体正常。腹部平软,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6次/分,无气过水声和高调肠鸣音。根据体检结果,应重点排除的疾病为
    A.
    (来学网)肠结核
    B.
    (来学网)阑尾炎
    C.
    (来学网)克罗恩病
    D.
    (来学网)自身免疫病
    E.
    (来学网)淋巴瘤
    F.
    (来学网)结肠穿孔
  4. 提问4:[辅助检查结果]①便常规和便潜血:外观褐色糊便,镜检未见红、白细胞,潜血阳性×3次。②血常规:WBC 3.38×109/L,中性粒细胞50.1%,单核细胞13.9%,淋巴细胞26.2%,HGB 94g/L,PLT 121×109/L;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ALB 28g/L;尿常规正常;ESR 69mm/h; CRP 153mg/L。③PPD:(5u,72小时)阴性。④ANCA、ASCA、HLA-B5:均为阴性。⑤胸片:未见明显异常。⑥结肠镜:末段回肠多发溃疡,溃疡边界清楚,溃疡底部可见新鲜血痂,升结肠多发散在溃疡。活检病理:(末段回肠)小肠黏膜显急性及慢性炎。(升结肠)炎性渗出物及结肠黏膜急慢性炎,可见隐窝脓肿;抗酸染色阴性。⑦腹盆增强CT+小肠重建:第五、六组小肠及回盲部节段性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符合炎症性肠病。目前该患者可诊断为
    A.
    (来学网)肠结核
    B.
    (来学网)阑尾炎
    C.
    (来学网)克罗恩病
    D.
    (来学网)自身免疫病
    E.
    (来学网)淋巴瘤
    F.
    (来学网)溃疡性结肠炎
正确答案:
(1)ABCDF
(2)AC
(3)ACDE
(4)C
答案解析:
(1)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病程,病程相对较长,以腹痛、便血伴发热为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首先应定位于消化系统疾病。需要考虑以下几类常见疾病:①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肠结核等;②非感染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③肠道肿瘤性疾病,如大肠癌、淋巴瘤等。其次需要考虑全身疾病的消化道受累,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缺血性肠病等等。(2)通过问诊可明确,患者的病史迁延,以反复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病程中曾出现一次下消化道出血。发热与腹痛有着紧密的伴随关系。发热多为高热,伴有盗汗、体重下降。病程反复发作,每次经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上述病史首先提示患者的病变部位在下消化道,病变的性质由于病程较长、对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的反应,故首先考虑炎症性的疾病可能。但因发热、消耗症状存在,不能除外恶性疾病。应在体格检查时注意外周淋巴结、腹部查体有无压痛、反跳痛,压痛的部位、是否存在腹部包块、肠鸣音是否正常等。(3)体格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病程慢性消耗状态,因此BMI下降。右下腹麦氏点压痛,结合病史中提供外院结肠镜结果,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在回盲部可能性大。回盲部的病变导致临床以腹痛、发热、便血为主要表现的,如果按发病率的高低排序,应该考虑如下疾病的可能:肠结核、克罗恩病、自身免疫病、淋巴瘤等。(4)从上述检查结果中可以明确:①病变的部位:位于末段小肠(五、六组)及升结肠;②炎症指标如ESR、CRP均明显升高;③实验室检查(PPD)、影像学检查(胸片、腹部CT)及组织学活检(抗酸染色)无明确结核病的提示。通过上述结果,需进一步结合临床进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我国目前回盲部的病变仍以肠结核为主,但该患者无明确结核接触史,无肠外结核如肺结核证据,PPD阴性,病史长达5年,组织学活检无明确结核证据,因此分析肠结核可能性小。其次需要考虑的是肠淋巴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出血、消化道穿孔、发热、消耗症状等,个别患者也可病史较长,临床与克罗恩病鉴别很困难,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诊断,必要时可重复活检,加做免疫组化甚至基因重排等,根据前述信息也基本可排除淋巴瘤。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克罗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