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舌苔由胃气夹邪气熏蒸而生于舌面。
1)望苔质
厚薄:见下表。
润燥:见下表。
腐腻:
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称腐苔;舌生一层白膜或出现饭粒糜点称"霉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提示食积痰浊,内痈和湿热口糜。
腻苔: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称腻苔。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而称。提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证。
白腻苔:脾虚湿重。
黄腻苔:多为痰热、湿热、暑湿、湿温、食滞以及湿痰内结,腑气不利。
白滑腻苔:为湿浊、寒湿。
白厚腻如积粉苔:多为时邪夹湿,自里而发。
白厚黏腻,口中发甜:为脾胃湿热之气聚上泛所致。
剥落: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剥脱处光滑无苔。多因胃气、胃阴两虚,胃乏生发之气而致。舌苔剥落程度往往与病情轻重有关。
光剥舌(镜面舌):舌面光洁如镜,舌滑无苔,称光剥舌(镜面舌)。提示胃气将绝的危候。淡白而光莹,是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红绛而光莹,是水涸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花剥舌: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的残存舌苔,为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若花剥兼腻苔者,多为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复杂。
类剥苔:苔剥落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提示久病气血不续。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的大片脱落,边缘增厚,界限清楚,形似地图,多为气阴不足,或为过敏体质。
消长:消是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的消退;长是舌苔由无到有,由薄变厚的增长。苔的消长,反映着邪正相争的过程,可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变厚,一般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反之,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则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无论消长都应逐渐转变为佳。骤增骤退为病情暴变的征象,如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急剧入里;若满舌厚苔,骤然消退,往往是胃气暴绝的反映。
2)望苔色:见下表。
3)舌质与舌苔应综合观察:望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深浅与性质,舌质与舌苔需要分开看,但是二者又有联系,必须合参才能全面认识病变。应注意:①舌苔和舌质的变化一致,其主病是二者的共同特性。舌红苔黄而干,内有实热;舌淡苔白而润,是虚寒;②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时,需四诊合参,分析不同现象的共同本质。红绛舌兼淡白苔而润,是虚寒;③舌苔与舌质的主病有矛盾时,需四诊合参,不同现象亦可同时反映二种不同特性。红绛舌而兼滑腻苔者,肩外感病营分有热,气分有湿;或内伤病阴虚火旺而又有痰浊食积。
红绛舌兼各色舌苔:
红舌白滑苔:舌鲜红而苔白滑润,津液甚多。若舌质苍老者为热在里,而有水湿之邪,主里热夹湿。若舌质娇嫩浮肿,是虚阳上浮水湿内停之故,主阳虚湿盛。
红舌黑(灰)滑苔:舌红而质浮胖,苔灰黑带白,润滑易剥落,此因寒极之时,虚阳上越,故舌红娇艳,主虚寒证。
边红中黑润苔:舌边尖鲜红,中心有黑润苔。舌边尖红是热象,而中部黑润又是寒象,故见于寒热兼夹的病变;一是里寒外热;二是外感暑热,内停生冷;三是肝胆热而胃肠寒。
红瘦舌黑苔:舌红不润,舌体瘦瘪,上布薄白黑苔。此由热甚上津,或阴虚火旺,以致血燥津枯所致,故主津枯血燥。
绛舌薄白苔:舌深红苔薄白均匀,不滑不燥。此属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其绛舌必出现在表证之前;或为表邪未解,热入营血,其绛舌必逐渐变化而成。
绛舌黏腻苔:舌质绛,望之似干,摸之觉有津液,此为津亏而湿热上蒸,或有痰浊;若舌绛而上有黏腻透明之一层黏液,似苔非苔,是热甚而中焦夹有秽浊之征,或为营热,或为阴虚火旺。
绛舌黄白苔:主气营两燔。
绛舌黄润苔:舌深红,苔色黄,滑而光亮。此因热中夹湿,热逼水湿上潮的缘故。其主病有四:一是阴虚夹湿,阴虚火旺而胃肠积有湿热;二是血热夹湿,嗜酒成性,积久生湿,湿郁化热,蕴于血分;三是营热湿重,外感邪热入营,而胃肠湿最于热;四是热初入营,或外感热病由气分初入营血。
绛舌黄腻苔:舌鲜红,上铺一层黄黏液,颇似鸡子黄,此为阴虚营热,又有痰饮停积,胶结难分,故主阴虚营热兼痰饮。
绛舌黄瓣苔:舌鲜红,黄苔满布,干涩而厚,分裂成若干小块,裂缝可见红底,称为黄瓣苔。此由胃肠燥热内结所致,故主胃肠热结,且热已入营。
红绛舌类干苔:舌鲜红或深红,满布厚或薄白苔,望之似干,扪之湿润,称类干苔。舌绛而苔厚腻者,似湿热伤津;舌淡红而苔薄类干者,是气虚夹湿。
青紫舌兼各色舌苔:
青紫舌白腻苔:舌紫而苔白厚腻,主病有二:一是酒毒内积,风寒入里;二是湿热内盛。
青紫舌黄滑苔:主病一是寒凝血脉;二是食滞脾胃。
淡紫舌灰苔:主虚弱病体,热入血分。
淡白带青舌淡黄苔:主寒湿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