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3.4.2条,对侧向刚度比进行计算。
依据提示,仅考虑X向的侧向刚度比。
一层与其上相邻3个楼层的侧向刚度之比为
,为侧向刚度不规则
二层与其上相邻.3个楼层的侧向刚度之比为
,为侧向刚度不规则
依据3.4.3条,对属于薄弱层的一、二层,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故选择D。
依据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答过程如下:依据规范表3.4.3-2,对侧向刚度比进行计算。依据提示,仅考虑X向的侧向刚度比。
一层与其上相邻3个楼层的侧向刚度之比为
,为侧向刚度不规则
二层与其上相邻3个楼层的侧向刚度之比为
,为侧向刚度不规则
依据3.4.4条第2款,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故选择D。
3.扭转不规则的判定需要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表3.4.2-1进行。
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2判定为扭转不规则。今计算过程示于表1-7-4。
由于Y方向的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均大于1.2,故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选择B。
依据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答过程如下:
依据规范表3.4.3-1,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2判定为扭转不规则。对于本题,计算如表1-7-5所示。
可见,在Y方向,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均大于1.2,故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选择B。
4.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6.2.4条计算。二级框架梁,η
=1.2。依据该规范5.1.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时,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5。于是
故选择C。
依据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上解答过程无变化。
5.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6.2.5条计算。二级框架柱,η
=1.2。
依据该规范6.2.3条,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于是,有
考虑到为角柱,依据该规范的6.2.6条,还要乘以增大系数1.1,72.84×1.1=80.1kN,故选择D。
点评:对于本题的解答,有不同理解:
规范6.2.6条原文为:"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有人认为,在计算剪力之前,因为是角柱,弯矩要在普通框架柱的基础上乘以1.1,之后,在计算剪力时由于"强剪弱弯"还要乘以1.1,故本题的解答过程应是72.84×1.1×1.1=88.14kN。
笔者不同意上述认识。笔者给出的解答过程,是在参考了王亚勇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算例》一书后做出的,该书第62页的例题特别注明角柱增大系数不重复计算。
依据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答过程如下:
依据规范的6.2.5条,二级框架柱,η
=1.3。依据6.2.3条,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
于是
考虑到为角柱,依据6.2.6条,还要乘以增大系数1.1,89.07×1.1=98.0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