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选课
题库
2025卫生
讲师
考试资讯
员工核验
防骗
400-118-6070
登录
注册
(来学网)
患者,男性,32岁,记者,因采访任务进入疟原虫发病疫区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全身发冷、发热、多汗等症状,遂入院诊治。诊治期间该患者突然昏迷,给予二盐酸奎宁静滴抢救,抢救过程中患者又出现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症状,后改用青蒿素继续治疗。
讨论问题:
(1)简述抗疟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2)试述对上述患者改用青蒿素进行抢救的药理学依据。
正确答案:
(1)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疟药包括:①氯喹、奎宁:与疟原虫的DNA结合,抑制DNA的转录,从而抑制疟原虫的蛋白质合成。临床常见用于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控制疟疾症状;对肠外阿米巴病有较好疗效。②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通过产生自由基,对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生物膜产生严重破坏作用,或与原虫蛋白结合,使之死亡。临床常见用于控制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③伯氨喹: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其诱导疟原虫的活性氧产生或干扰其线粒体电子转运有关。临床上用于杀灭良性疟的红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是控制疟疾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④乙胺嘧啶:参与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疟原虫的核酸合成。临床上用于抑制恶性疟和间日疟原虫的原发性红外期,是较好的病因性预防药,也有阻止疟疾传播的作用。
(2)对本案例患者改用青蒿素进行抢救的药理学依据:
该患者因疫区蚊虫叮咬而患疟疾,因此须用控制症状的抗疟药进行治疗,其中使用奎宁和青蒿素均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但该疟疾患者在滴注二盐酸奎宁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以改用青蒿素进行治疗。
奎宁与氯喹作用相似,但较弱,可与疟原虫的DNA结合,抑制DNA的转录,从而抑制疟原虫的蛋白质合成。该药作用时间短、毒性大,临床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恶性疟。其不良反应较多: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常出现金鸡纳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耳鸣、视听力减退等。少数恶性疟患者对奎宁有高敏性,用小剂量奎宁可发生急性溶血,引起高热、寒战、血红蛋白尿(黑尿热)和肾衰竭,可致死。肌内注射有刺激性,严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对妊娠子宫有兴奋作用,故孕妇禁用。本案例中患者在滴注二盐酸奎宁时出现了急性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遂改用青蒿素进行治疗。
青蒿素为菊科植物黄花蒿和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该药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可以控制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以及对耐受氯喹虫株的治疗;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用于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疟和黄疸型疟疾。疟原虫也能对青蒿素产生耐药,与周效磺胺和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性发生。该药应用后复发率较高,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偶见有四肢麻木感和心动过速。
上一题
下一题
基础知识
药物化学与分析(A型题1)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A型题2)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A型题3)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X型题1)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X型题2)
试做
药物化学与分析(案例分析题)
试做
药剂学(A型题1)
试做
药剂学(A型题2)
试做
药剂学(A型题3)
试做
药剂学(A型题4)
试做
药剂学(A型题5)
试做
药剂学(A型题6)
试做
药剂学(A型题7)
试做
药剂学(A型题8)
试做
药剂学(A型题9)
试做
药剂学(A型题10)
试做
药剂学(A型题11)
试做
药剂学(X型题1)
试做
药剂学(X型题2)
试做
药剂学(X型题3)
试做
×
友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