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网)患者,男,35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
  1. 下列检查中合适的是
    A.
    (来学网)ABR听阈和潜伏期
    B.
    (来学网)前庭功能
    C.
    (来学网)颞骨CT
    D.
    (来学网)颅脑+内耳道MRI
    E.
    (来学网)甘油实验
    F.
    (来学网)耳声发射
  2. 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占位性改变,内耳道扩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来学网)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胆脂瘤)
    B.
    (来学网)脑膜瘤
    C.
    (来学网)胶质瘤
    D.
    (来学网)面神经鞘瘤
    E.
    (来学网)听神经瘤
    F.
    (来学网)面神经肿瘤
  3. 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下叙述不恰当的是
    A.
    (来学网)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
    B.
    (来学网)该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
    C.
    (来学网)多单侧发病
    D.
    (来学网)为小脑脑桥角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E.
    (来学网)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范围无关
    F.
    (来学网)少部分患者以突聋就诊
  4. 本病的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来学网)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
    B.
    (来学网)小听神经瘤可行伽玛刀治疗
    C.
    (来学网)颅内压高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D.
    (来学网)伽玛刀治疗后复发者不可再行手术治疗
    E.
    (来学网)脑干或小脑受压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F.
    (来学网)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可以忽略周围组织的过多损伤
  5. 本病关于耳科领域手术治疗,叙述不恰当的是
    A.
    (来学网)无实用听力者,可经迷路入路手术
    B.
    (来学网)内耳道内肿瘤<1.5cm者,可取颅中窝入路手术
    C.
    (来学网)大于4cm的肿瘤可经乙状窦后入路
    D.
    (来学网)经乙状窦后入路是达到桥小脑角最短入路
    E.
    (来学网)经迷路入路不易于保护和修复面神经
    F.
    (来学网)颅中窝入路因损伤重,现已很少采用
  6. 肿瘤大小的临床类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来学网)直径小于1.5cm者为小听神经瘤
    B.
    (来学网)直径大于4.0cm或肿瘤超过中线者为大听神经瘤
    C.
    (来学网)直径1.5~2.5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
    D.
    (来学网)直径2.5~4.0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
    E.
    (来学网)直径2.5~3.5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
    F.
    (来学网)直径小于2.5cm者为小听神经瘤
正确答案:
(1)ABCD
(2)E
(3)DE
(4)CDEF
(5)DEF
(6)ACE
答案解析:
1.甘油实验与耳声发射配合通过减少异常增加的内淋巴而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多用于梅尼埃病的检查,根据本患者病情,A、B、C、D选项的意义较大。
2.小脑脑桥角肿瘤以听神经瘤最常见,其他常见的有脑膜瘤、三叉神经鞘膜瘤、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胆脂瘤)等。绝大多数肿瘤来自前庭神经,以上前庭神经最易发生,而蜗神经较少。根据占位的位置,内耳道正是听神经、面神经经过的地方,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听神经瘤可能性最大。
3.听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故D错误,E明显错误,其余各项均为本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4.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可用于小听神经瘤治疗,但不适用于脑干受压或颅压高的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者,可再行手术,但手术难度增加。C、D、E项不正确,F明显错误。
5.经迷路入路不但可以开放内耳道,还可以较好地暴露桥小脑角,是达到桥小脑角的最短进路。其优点是通过经迷路进路,损伤小,面神经显示清楚,保存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机会大。经颅中窝入路:有实用听力且予保留听神经的病例主要采用经颅中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主要针对直径1.5cm以内局限在内耳道和管外小于1cm小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主要用于肿瘤大于4cm的桥小脑角肿瘤。对于小于1.5cm大于0.5cm的肿瘤有可能能够保留听力。
6.直径小于2.5cm者为小听神经瘤;直径为2.5~4.0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直径大于4.0cm为大听神经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