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

1321. 某段普通铁路增建二线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路堑、路堤和桥梁。其中路堑段增建的二线铁路紧邻既有线;断面设计是对既有线靠山侧山体进行扩挖,最大开挖高度为10m,开挖体地质为强风化、中风化泥岩,主要支挡工程为抗滑桩;路堤大部分地段位于一水库上游,设计为单绕新建路堤,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砂砾石,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路堑开挖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主要要点是:先将该路堑段设计相邻的10根抗滑桩同时开挖,开挖完成后集中灌筑混凝土;待抗滑桩全部完成后,再进行石方开挖,开挖方式采用浅孔爆破。 事件2:正式填筑路堤前,施工单位进行了路堤填筑(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工艺性试验,试验段位置选择在地势平坦的路堤中间地段,长度选择为80m。工艺性试验形成的成果包括:机械设备组合方式、松铺厚度、压路机碾压方式和碾压遍数。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试验段选择不符合规范要求,报送的工艺性试验成果内容不全。 事件3: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时,施工单位先填筑台后过渡段路堤,再填筑桥台锥体;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台后2.0m范围内,填料铺筑厚度按30cm控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压实。 问题: 1.事件1中,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2中试验段选择存在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3.针对事件2,补充工艺性试验成果内容。 4.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做法存在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1322. 某施工单位承建高速铁路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2: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3: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V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1,指出该项目经理部采取的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2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3,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1323. 某集团公司承建高速铁路站前工程第一标段,其中某桥梁主跨为(48+80+48)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边跨直线段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连续箱梁施工前,施工队拟配置的梁部施工设备有:垂直运输设备、水平运输设备、压浆设备、托架、支架、模板、试验设备。 事件2:边跨直线段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作业平台脚手架与梁部模板连接牢固,以增加脚手架的安全性。底模安装完成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设定为最大施工荷载的1.0倍,分三次预压到位。 事件3:项目经理部委托了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梁部线形进行监测。标准梁段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进行了技术交底,要求每浇筑完成3个梁段后,根据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调整梁部线形;梁段混凝土达到张拉条件后,前移挂篮,再张拉纵向预应力筋;合龙段施工前,应分析气温变化情况,在施工当天选定近5天平均气温时段锁定合龙口并浇筑混凝土;中跨合龙段混凝土具备张拉条件后,先拆除0号块支座临时固结,再张拉底板预应力筋。 问题: 1.针对事件1,梁部施工还应配置哪些主要施工设备? 2.针对事件2中施工方案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针对事件3中技术交底内容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1324. 某段新建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深路堑开挖和软土路堤填筑。其中路堑段长度200m,开挖深度为20m,设计分三级边坡防护,主要地质为粘土和强风化、中风化泥岩,主要工作内容为土石方开挖和边坡防护;路堤所经水塘地段设计采用抛石挤淤处理,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某客运专线特大桥位于北方城市,全长24km,均为32m双线预应力简支箱梁。施工内容包括下部工程、简支箱梁预制架设及桥面系。要求下部工程施工工期不超过一年,计划冬季2个月不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某段路基长700m,两侧与桥梁相连,设过渡段,路基基底下有2处不相连的岩溶,采用注浆方式处理。 事件一: 事件二:袋装水泥经检验合格后直接堆码在注浆附近现场土质临时场地,注浆时按设计配合比拌合后即开始压注。施工完成后,水泥袋直接就地掩埋,未用完的注浆料直接排放至附近农田灌溉沟渠。 事件三:现场技术人员编制路基碾压检测的技术交底要求:填筑过程中逐层检测地基系数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 事件四:基床表层采用“三四六”流程施工:填料拌和运输→X→填料平整→碾压夯实→Y→修整养生 问题: 1.写明分部工程M、检验批个数N各代表什么内容。 2.针对事件二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针对事件三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4.写出事件四中X、Y分别代表的工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