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练习】2022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题六
2021年11月12日 来源:来学网【摘要】考前备考阶段,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题,请大家练手。更多执业医师考试模拟题,请持续关注来学网执业医师频道。
一、A1
1、加减葳蕤汤主要用于
A、风寒感冒
B、风热感冒
C、阴虚感冒
D、气虚感冒
E、暑湿感冒
2、下列哪项不是时行感冒的特征
A、传染性大
B、病情较重
C、发病急
D、易于流行
E、不传变
3、感冒的发病季节以何者为主
A、冬春
B、秋冬
C、春秋
D、夏秋
E、春夏
4、感冒的主因是
A、风
B、寒
C、燥
D、热
E、湿
5、感冒风寒束表证的代表方是
A、荆防达表汤
B、葱豉桔梗汤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E、加减葳蕤汤
6、风寒和风热的辨证依据,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恶寒、发热的轻重
B、渴与不渴
C、舌苔黄与白
D、脉浮与不浮
E、咽喉红肿疼痛与否
7、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宜常用的方剂是
A、玉屏风散
B、补肺汤
C、防风汤
D、参苏饮
E、加减葳蕤汤
二、A2
1、某男,64岁,近一月来寒热持续不解,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疗方剂宜首选
A、新加香薷饮
B、葱白七味饮
C、参苏饮
D、再造散
E、加减葳蕤汤
2、患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法宜首选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祛湿解表
D、益气解表
E、滋阴解表
3、某男,45岁,病起5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少汗身痛,咳嗽气急,痰稠色黄,咽痛声哑,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A、风寒束表证
B、风热犯表证
C、暑湿伤表证
D、气虚感冒
E、阴虚感冒
4、患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桑白皮汤
E、藿香正气散
5、患者,男性,43岁,身热,微恶风,汗少,头昏重胀而痛,心烦口渴,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腻,脉濡数。此患者应诊断为
A、感冒风寒
B、感冒风热
C、感冒暑湿
D、时行感冒
E、体虚感冒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阴虚感冒
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感冒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感冒的病理因素为六淫之邪,但是以风邪为主因。正所谓“风为百病之长”。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风寒束表证
证候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风寒证和风热证都可见脉浮,因此不能作为辨证鉴别依据。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气虚感冒的加减。气虚感冒,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气虚感冒
证候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气虚感冒
证候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感冒之风热犯表证
证候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出现症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又有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此为暑湿伤表型感冒的表现,其方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者身热,微恶风,汗少为主症可初步判断为感冒,又有头昏重胀而痛,心烦口渴,胸闷恶心,小便短赤之表现属感受暑湿之邪,属感冒之暑湿伤表证,舌苔薄黄腻,脉濡数是暑湿感冒的舌脉表现。
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
章节练习、每日一练、模拟练习、历年案例、易错点,随时随地学习。【来学宝典伴你成长>>】 |
来尚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尚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