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考点】2020年职业病主治医师《专业实践》备考重点: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020年01月13日 来源:来学网

【摘要】直击考点!来学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年职业病主治医师《专业实践》备考重点知识辅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来学网卫生资格考试频道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1.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热痉挛也为热射病早期表现。

  2.热衰竭 常发生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心率明显增快、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中心体温升高不超过40.0℃,无神志障碍。

  3.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0℃)和神志障碍。

  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

  非劳力性(或典型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脉压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MODS,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多见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

  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直肠温度常在41.0℃以上,最高可达46.5℃。

  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诊断

  参考《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分级标准

  (1)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2)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痉挛 主要表现明显肌痉挛,伴收缩痛。好发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表现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3)热射病 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防治措施

  1.体外降温 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对无虚脱的患者;可用冷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1.7~14.0℃)冷水中传导散热降温。

  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或同时应用电风扇或空气调节器。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热射病患者,应用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盐降温无效,而且可能有害。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25~5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输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4.并发症治疗

  (1)昏迷:应进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颅内压增高者常规静脉输注甘露醇。癫痫发作者,静脉输注地西泮。

  (2)低血压:低血压患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复血容量,提高血压。必要时也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血压。勿用血管收缩药,以免影响皮肤散热。

  (3)多脏器衰竭

  横纹肌溶解:尿量至少保持为2ml/(kg·h),尿pH>6.5。

  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伴有高钾血症:慎用洋地黄。

  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上消化道出血:H2受体拮抗药、质子泵抑制剂。

  DIC: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监测

  1.降温期间应连续监测体温变化,逐渐使体温降到37~38℃。

  2.放置Foley导尿管,监测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3.中暑高热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应予校正。

  4.发病24小时可出现凝血障碍。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

  预防

  1.暑热季节要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在阳光下活动时,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

  2.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11:00~15:00暴露于阳光太久。

  3.改善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居住环境。

  4.改善高温工作条件,多饮用渗透压<200mOsm/L的钾、镁和钙盐防暑饮料。

  5.中暑患者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阳光下剧烈活动。

来尚学教育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来尚学教育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来尚学教育—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来尚学教育(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